近日,记者在永定区多所中小学看到,阳戏、摆手舞、铜铃舞、花灯戏、土家扎染等非遗项目被引入校园,融入了学校的大课间和教学活动中,不仅带动了学生了解非遗、感受非遗、爱上非遗,更成为了促进民族团结的生动载体。
在张家界澧兰中学大课间现场,伴随一阵独特的民俗音乐,学校1500余名学生齐聚操场,跟随老师跳起欢快的摆手舞和阳戏操。该校德育副校长汤利平介绍说:“我们学校大课间一直有安排跳摆手舞,今年又在张家界阳戏传习所的支持下,把阳戏引入了学校大课间,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,又学习和传承了非遗文化。”
“每一个动作都很有趣,音乐也很有民族特色,我们都非常喜欢,特别是这学期刚学的阳戏,是我们每年元宵节都会观看的节目,现在课间操增加了阳戏操,我们由看别人表演变成了自己跳,是很特别又很有意义的体验。”澧兰中学七年级学生易梦婕高兴地说。
张家界天门小学是全国第三批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,是全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校。10月23日,在学校的运动场上,学生们手持铜铃,在蹦床上欢快起舞。体育老师刘叶正仔细观察、指导学生的动作。她向记者介绍道:“我们将蹦床与茅古斯、铜铃舞相结合,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在运动的同时,感受非遗之美。”
据了解,张家界天门小学自2008年建校以来,始终坚持开展“非遗进校园,文化有传承”活动,设立了一系列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,开发了系列校本课程和教材,让学生全方位、多角度、近距离的参与土家花灯、茅古斯舞、摆手舞、铜铃舞、杖鼓舞等非遗项目,非遗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慢慢发芽的同时,也促进了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团结与融合。
学校党总支书记李娟介绍说:“作为学校,我们有义务和责任传承我们优秀的非遗。下一步,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教材、优化课程、培养教师,并邀请非遗项目传承人参与到学校与非遗相关的教学活动,进一步拉近了学生与非遗的距离,让学生会唱土家歌曲,会跳土家舞蹈,会玩土家游戏,会讲土家故事,真正成为张家界的代言人、宣传者、推荐官。”
据了解,近年来,永定区通过课程教学、特色活动和课后服务等形式,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。今年全区有87%的学校开设了非遗相关课程或组织开展了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,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,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,使非遗文化真正在校园生根发芽,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绽放光彩。(永定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汀 解雯惠)
Copyright 2003-2012 fzhnw.com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湖南 版权所有
主办单位:湖南省守法普法工作办公室 地址:长沙市韶山北路5号 联系电话:0731-84588782 E_Mail:yfzshn@qq.com 本网首席法律顾问:湖南五湖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郑宇敦 电话:19873072277 湘ICP备09027896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0537号